玛多县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年以来,玛多县以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为抓手,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切实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
加强党建引领,筑基层治理“战斗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结合村“两委”班子成员,围绕4类12种情形,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个。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针对问题结症、病灶病因,“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建立村情台账,制定整改销号制度,切实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动员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联点联户联动,利用“土味方言”“俗言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累计开展宣讲1500余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多元宣讲,推动基层治理“三治融合”。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将村级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文化活动等结合,建立由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格局。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重大事项报告公开制度,依托“村民微信群”“党建小平台”“公示栏”等载体,及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强化对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的监督。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落实各类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将集中宣传与常态化宣传有机结合,发布相关解读文章30余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0余场次,不断提升牧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调解网格”,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采取现场宣讲、文艺表演、媒体传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群众“弘扬最美、追求最美、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
组建两类组织,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稳步推进“一纵一横”两类组织组建工作,纵向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秉持“大事全村联动、小事网格解决”的治理思路,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矛盾调处、民生保障等工作整合成一张网,在30个行政村、2个社区和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员”的治理模式,设立基层治理网格168个、选派网格长168名、网格员504名,建立以网格管理为基础、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以高效便民为目标的网格治理体系,帮助牧民群众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横向以产业发展、纠纷调解、生态管护、民生保障等村级事务内容为主,与牧民党员和村级干部设岗定责充分结合,建立产业发展组、督导检查组、民生保障组等8类功能组织268个,协助村(社区)“两委”开展生态巡护、矛盾调解等600余件次,牧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意识明显提升,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为生态管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