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县发挥“四主”作用 推动村级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玛多县以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为抓手和载体,通过强化“主心骨”、奏响“主旋律”、把好“主动脉”、夯实“主阵地”,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主心骨”,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
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见》,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储育”工程,建立128名村级后备干部“储育库”,确保2026年村(社区)级换届提供人才保障,素质水平实现整体优化。将村干部、牧民党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10期专题培训,参训人员600余人次,切实提高村干部、牧民党员的实战能力。注重在激励保障上下功夫,严格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4项补贴”报酬体系,明确驻村干部的生活、通讯、交通等补助,及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为驻村干部撑起“风险保障伞”,有效发挥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奏响“主旋律”,压实各领域基层治理责任
坚持把基层治理与党建工作同步谋划、一体推进,进一步压紧靠实乡村两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将基层治理纳入乡村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与乡镇班子成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村干部考核考评、报酬发放、提拔晋升相挂钩。扎实做好新一轮驻村工作,择优选派48名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开展驻村工作,着力破解产业政策不熟、技术不精、效率不高、产业不多等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同时,紧扣“村级治理行动”,切实发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将村警、无职党员、生态管护员、“两代表一委员”等职责,组建“一纵一横”两类组织268个,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
干部思想认识上水平、管理运行上水平、工作质量上水平、精神风貌上水平。根据《玛多县2023-2028年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玛多县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指导计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坚持“一村一策”,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三资”管理等改革工作,30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10万元;组织100名村干部赴上海实地考察学习,邀请相关科技人才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举措,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保障;完善《玛多县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通过整合国家电网资源,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夯实“主阵地”,全面提升基层政权建设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紧扣“固本强基”行动,持续抓好乡镇基层政权能力提升、“五小”工程等项目整合实施,积极争取高原氧吧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建设达标、规范运行、发挥作用标准,新建或改扩建30个“有温度、聚人气”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进机关人员、管理权限、服务事项“三个下沉”,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同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化办公”的服务机制,力争把乡村打造成政策落实观察点、基层工作联系点、为民服务实践点,大力提升服务功能,营造便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