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军,是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市分公司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邮路投递员。在从事邮政工作前,葛军曾是一名军人,军队严格的纪律赋予了他“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的行为准则。1998年3月,葛军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他说:“入党宣誓的那一刻,12句话句句振聋,80个字字字千钧,铿锵激昂的誓言让我心潮涌动,久久不能平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无上光荣!”
退伍后,葛军选择成为一名投递员。
邮递的道路是艰辛的,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往南进入连绵千里的昆仑山脉,穿越广袤的可可西里,跨过沱沱河,便到了唐古拉山镇。由于自然条件严酷,人烟稀少,这里商品供应匮乏,生活艰苦、单调,日常所需物资和用品,大多要到几百公里外的格尔木市购买。
长期以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沿线军民的通邮问题一直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邮政部门的心。2009年7月13日,在多方支持和帮助下,平均海拔4700米的格唐自办邮路正式开通。至此,唐古拉山镇沿线往来全国各地的邮件告别了委托代办的历史,邮件传递时间比过去缩短了十天左右,格唐邮路也成为连接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生命线,沿线军民亲切地称之为“鸿雁天路”。
邮路开通后,葛军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邮件投递员,邮路沿线设有24个邮件交接点,主要为青藏铁路、公路、兵站“三条进藏生命线”周边站点和牧民群众服务,沿途的五道梁、可可西里等地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葛军在这条路上一干就是12个年头。
邮车一年四季穿梭往返,葛军也和沿途部队官兵、牧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牧民达娃一家生活在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一家人必需的生活用品短缺,邮路开通后,葛军经常帮他们捎带生活用品,购买科学放牧养畜类书籍,向他们宣传党的惠民利民好政策,长此以往,葛军和他们一家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邮路沿途还有很多农牧民群众长期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区,冬季基本吃不上新鲜蔬菜、缺乏常备药品,葛军知道后,帮助他们采购生活物资,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沿途兵站的战士们离家千里,思乡情切,葛军就成了战士们和故乡亲人沟通联络的桥梁。“不管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耽搁,我知道他们对我的邮车满怀期待。”
可可西里地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丢弃在这里的很多生活垃圾都无法降解,不仅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会对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这条邮路开通的第一天起,葛军的车上除了党报党刊、信函包裹外,还会准备垃圾箱、垃圾袋、垃圾镊子等,每经过一处“绿色驿站”,他都要捎几袋垃圾下山,间接地,他的邮车也成为了青藏线上流动的环保宣传车、成为了移动的“垃圾转运车”。
疫情防控期间,在完成日常投递工作的同时,葛军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组织交付的防疫物资运送任务。
2020年2月,青藏线解放军某部一批军需防疫紧急物资急需运送至沿线6个部队驻地,时间紧、任务重。听说此事后,葛军主动向公司党委请缨,担负起了这批物资的运输、配送任务。夜以继日地将1.5吨军用防疫物资送到了沿线部队官兵手上,也为沿线部队和牧民群众送去了酒精、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葛军始终秉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的党员本色;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葛军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军人品格;作为一名邮政人,葛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他说:“‘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