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的新闻界,提起古岳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采写的长篇通讯《可可西里壮歌》、大型系列报道《贫困山区纪行》等一篇篇典型报道,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古岳本名胡永科,1986年,胡永科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青海日报社工作。多年来,他坚持深入偏远农村牧区采访,认真观察、用心积累,最终找到了自己新闻采访的着力点。胡永科:
(出录音)“90年代初关注环保,我一参加工作就在牧区跑,看到的那些变化已经给我一些提示,应该去关注这些问题,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录音止)
1991年,他写下了长篇通讯《消失了和正在消失的森林》,引起了各界关注。1996年,他接手主持《家园守望者》环保专栏,采写的大量有关环保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2000年,他把其中一部分代表性稿件整理成书,出版了一部环保类专著《忧患江河源》。胡永科说:
(出录音)“因为三江源这一个特殊的地区,对中国甚至对世界也非常重要。我一直以为作为一个好的记者,必须肩负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录音止)
因为胡永科对高原环保的持久关注和思考,2001年4月,他获得了我国环保领域的最高民间奖项“地球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环保勇士。胡永科回忆说:
(出录音)“最难忘的应该是在青藏高原行走的日子,那里面我感受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遇到了很多人,他们的那些经历,他们那种生存的状态,一直铭记在我的心里面。再就是青海高原这片土地馈赠给我的那些东西,在我的思想深处不断地沉淀,这些东西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录音止)
胡永科始终用热切、思索的目光,关注着高原环保事业的发展,他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青海日报社政教新闻部主任高小青和政教新闻部记者马建华:
(出录音)“他关注三江源,去了解那个地方生态的现状,了解那些地方的历史、文化。他每写一篇稿他都不断地思考,我觉得这是他作为成功记者最大的收获。”
“他的坚守精神,他对事业的执着,他的吃苦耐劳,都是我们在采访工作当中应该学习的良好的工作素质。”(录音止)
记者,是一份用热情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职业,要做好记者工作,需要更多的责任意识、更多的思考、勇气和吃苦的精神。胡永科:
(出录音)“今后我还会持续的关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想用这样的办法为这个社会再做一点事情。”(录音止) (作者:李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