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昂,男,1977年3月出生,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0年3月参加工作,2014年3月任甘德县青珍乡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乡长。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掏心扒肺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担任乡长6年的时间里,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跑遍了全乡6个村30个社1700户人家,行程达40万公里,与百姓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帮助1500户牧民解决了用电问题,为全乡牧民解决了用水问题,帮助6个村通路架桥,解决住房2600多套,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他为“人民的好乡长”。
扶贫路上显真情,践行承诺抓脱贫
青珍乡位于甘德县东部,是甘德县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差的乡,平均海拔4200米,最高点可达56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气温下40多摄氏度。然而也是全县人口最多的乡,据不完全统计,全乡共有牧户1700户、7020人,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这里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但是由于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大部分群众仍然比较贫困,带领广大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当务之急,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立竿见影、速见成效的事情,怎么扶才能让老百姓脱贫,一直是困扰着俄昂的一大难题。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也是基础,为此,俄昂经常走村串户,深入村社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经常是一个地方刚忙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方,由于牧民居住比较分散,一天紧赶慢赶最多也能完成10家的调查,为了尽快时间完成调查,俄昂有时晚上还需要住宿在牧户家中。
无论是晴天雨天大雪天,俄昂时刻将贫困户的冷暖挂在心头,在扶贫路上,他践行着“在扶贫战线工作一天,就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承诺,帮助过的贫困户数不胜数。
自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践行“立足岗位做贡献,争做合格党员”的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刻含义,一年四季、风吹日晒,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了青珍的每一寸土地,在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脱贫的“联络员”,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民尽责显“公仆情怀”,实干担当印“先锋底色”
他是百姓的“贴心人”,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始终把让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经济在短短3年时间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牧业规模持续壮大,牧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提升。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相聚的日子,是团圆的日子!当大家与家人、亲友相聚赏月,共话蟾宫之时,俄昂却心系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并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前往恰依寺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与老人们共度中秋佳节,让老人们在佳节与“亲人”相聚,感受“亲人”送来的温暖。每逢佳节,他都会过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为老人们带去不一样的礼品,看看老人、聊聊天,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正让老年人在大家庭中安享晚年,让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青珍得到传承和弘扬,形成全乡上下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社会风尚。
奔走基层“ 解疙瘩”,筑牢基层“第一防线”
“思想教育是我们解决纠纷的根本方法,以理服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俄昂说。
为了青珍乡社会和谐稳定,俄昂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群众每次找他调解纠纷,他都有求必应,从不推诿、敷衍了事;每处理一起纠纷,他都亲临现场,如果是“老大难”的纠纷,特别是涉及到草山的纠纷,则叫来有威望的老调解员、老支书、党员共同探讨分析情况,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让当事人都心服口服。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他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法,用公平诚信的利剪,裁断一桩桩纠纷,使青珍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每年至少有40多起矛盾纠纷案件,所发生的矛盾纠纷牵扯到跨省、跨州、跨县、跨乡,但是无一起案件上交到县司法行政部门。牧民们有说他是“拼命三郎”,的确,调解这项工作真的是费时、费力,有时候他连续几个晚上都不睡觉,每天就吃一碗“加卡”,身上常带着一大包藏药,有时调解起来,嘴巴都干的起皮了,两眼充满血丝,看到这一幕,大家劝他注意点身体,他却说“调解不完,怎么能休息好”。
丰功伟绩是由事业和民心铸就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也会深受人民的爱戴。俄昂用自己的实干、担当、责任鲜明生动的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永久课题,始终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目前,在寒冷的高原上,在皑皑的雪地里,一篇感人的故事,一曲动人的赞歌,一个一心抗击疫情的事迹,正在疫情前线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