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倡议彰显开放包容的实践特征
全球发展倡议彰显开放包容的实践特征
2024-10-06来源:当代世界作者:毛瑞鹏播报普通话
2023年5月18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北京举行《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发布会,介绍中国在新时代开展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的做法和成效。(中新社图片)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注重统筹协调,坚持同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支持联合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实践路径。
一是加强战略对接,开展以成果为导向的务实合作。全球发展倡议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体性,通过加强政策协调,深度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根据自然禀赋差异和发展需求,实现优势互补。全球发展倡议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东盟2025愿景等国际、地区和各国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动实现联动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充分汇聚发展资源,通过全球发展项目库建设,围绕减贫、气候变化、卫生、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项目优先实施“小而美”民生项目,确保资源用于发展中国家最迫切需要帮助的领域,使项目真正改善当地民生福祉,并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能力。例如,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出席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时宣布了中方支持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三大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对合作伙伴国国情和需求的充分尊重。
为对接和加快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针对资金和项目两个关键缺口,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宣布实施32项重大举措。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2023年7月,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成功举办并发表《北京声明》,成立全球发展项目库和资金库。中国已经升级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增资至40亿美元,从国内外金融机构筹集全球发展专项资金120亿美元,用于支持全球发展倡议项目落地。自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以来,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已有1000多个项目,其中500多个进入实施阶段。
为加强合作伙伴国的发展能力建设,全球发展倡议加大人员交流和人力资源培训力度。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中方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研修名额,支持发展中国家疫后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6月已完成4万人次,覆盖全部“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国家。通过举办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管理研修班、减贫与发展研修班等各类人才培训项目,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和做法,为相关国家培养更多专业领域人才,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
二是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包容性格局。全球发展倡议积极构建双多边结合、多主体参与、多资源投入的包容性格局。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要求坚持协同增效,拓展发展伙伴网络,打造国际大发展格局。中国注重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各方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首先,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统筹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引领作用。中国注重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主线,加大对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对接合作。据统计,中国已同20多个国际组织在60多个国家实施了140多个三方合作项目。
其次,注重加强全球发展倡议与各国倡议的联动。全球发展倡议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发展合作平台,是包括“全球南方”和北方国家共享发展的倡议。为此,中方强调巩固以南北合作为主渠道、南南合作为重要补充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倡导南北对话合作,欢迎更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凝聚更大发展共识,构建国际发展三方合作新模式。
最后,统筹协调各领域发展合作,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全球发展倡议注重统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国际发展合作,协调推进援外与投资、贸易有机融合,形成政府、地方、企业、社会等多主体援外合力。中国地方、企业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例如,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河南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河南省发挥地区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医疗卫生、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援外工作。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吸纳各类主体参与发展筹资和治理。全球发展倡议广泛调动工商界、学术界、民间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加强三方和多方合作,汇聚最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合力。传统上,中国的发展援助主要是政府资金。在全球发展倡议引领下,中国援外模式逐渐从政府间的双边、单向式“输血”、政府资源为主,向多双边结合、多主体参与、多方向对接、多资源投入的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中国政府与中外金融机构、基金会等发展伙伴开展融资合作,首次调动国内外金融机构120亿美元专项资金,实现国际发展合作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
2023年12月公布的《全球发展资金库准则》提出,凡是有意愿、有能力出资支持项目库项目的各类主体均可参与资金库筹资,其中包括:中国相关主体;联合国机构及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或中方认可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以及各国政府、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或中方认可的非政府组织、其他中方认可的相关主体等。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汇聚共筑繁荣的强大势能。中国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打造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和平台。2022年初,“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联合国成立,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加入。联合国专门成立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工作组,吸引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共建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中国与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智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世界各地区的4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签署全球发展倡议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还机制化地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国际发展合作阳光论坛、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等;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全球发展倡议主题推介会、合作成果展示高级别会议。2024年7月,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宣布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秘书处、国合署—盖茨基金会联合工作小组秘书处。2024年2月,中国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埃塞俄比亚工业部签署三方合作联合声明。2024年7月,“中国—非洲—联合国”三方合作示范中心揭牌成立。这是中国首次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与非洲国家及联合国组织共同实施三方示范项目。中国与联合国艾滋病署、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投行等相关机构签署合作文件,同中亚国家、国际原子能机构和非盟建立应急、核能等领域合作机制。
五是统筹推进“三大全球倡议”。安全和发展密不可分,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事实证明,唯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唯有维护国际安全,才能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才能为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奠定基础。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极端贫困更可能发生在脆弱和武装冲突的背景下,到2030年,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国家将成为全球60%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所在地。
中国坚持统筹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继2021年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后,习近平主席202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和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又先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倡导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构建起更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中国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以及涉及朝鲜半岛、伊朗、缅甸、阿富汗等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中国积极搭建文明对话、政党交往、人文交流等互学互鉴平台,推动举办中欧文明对话会、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一系列高级别会议。总的来说,凝聚各方力量,协调推进“三大全球倡议”,是中国系统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亟需正确的方向引领和各方的合力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为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质量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全球发展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务实合作的倡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将为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者和践行者,中国将继续为深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文章节选于《当代世界》2024年第8期《全球发展倡议的时代意蕴与实践特征》,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A12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